20070925

Minimalism 极简主义家具设计

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段介绍极简主义的文字,不敢独享,特摘录如下。

minimalism,极简主义,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(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),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和风格。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,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–60年代,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。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,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,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。

极简的设计风格就是数理思维模式,就是把需要物化的一种心情,态度给二次,三次,甚至多次概括、抽象、变化再物化的一种过程。

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风格,简约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。1990年代有一句口号「Back to basics(回归本始)」足以与80年代的「回归自然」成为姐妹篇。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,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。90年代的年轻人是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,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。

简约主义的家具几乎不要任何装饰,信奉简约主义的家具设计师擅长做减法。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家具上拿走。如果第二个扶手找不出存在的理由,那他们就做一个扶手;如果这一个扶手也非必要,那他们说干脆做无扶手椅;如果木质材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,那他们就不用印花、雕花、饰图。外观是设计的第一要素,既要考虑家具本身的比例、节奏和平衡,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。这种精心设计的外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,通过精确的结构(板型)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。

简约主义其实是现代品质家具的重要特征。简约主义是人本主义的,我们相信,家具是依附于人的。既然说家具是第二功能器官,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的。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,它是精致的,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。所以简约主义与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,与90年代追求豪奢的时尚在本质中并不相悖,可以说是趋于一致的。

由于简约主义家具对外形、结构、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,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。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,缺乏自信,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,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。这样简约主义一度成为检阅设计师成熟与否的试金石。然而,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,特别是白领阶层,却毫不费力地接受了简约主义。简约的家具样式,更好的适应了他们都市情结中的简以及其回归本源的心理需要。

简约主义家具在设计上,大规模的纯色利用是其一个特点,利用大规模的纯色,容易渲染出一种气氛和情绪,能够在纯洁干净的色度空间中显现简约的艺术特征,也能够更好的切合其简约的制造和工艺条件。

简约的风格在家具结构的选用和物化上,平直,细长的结构部件是其一个诉诸点,这样的结构样式,其线的直接和刚度很挺,给人以干练、强势的感觉。折叠、叠摞、可拆装等装备和运输样式的选择,更易彰显简约的风格特性。

总之,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是现代浮躁性物化社会的一道亮光,它倡导了一种简单,舒适,美观大方的生活风格,它是对物质化膨胀社会一种极致性选择,是现代人高品味生活方式的具体化。

纵观全文,有人可能对极简主义本质上追求奢华最不以为然---就那么点东西,感觉象装修了个毛胚,何至于耗时耗力?所以我还想再补充几句:

材料上,极简主义的确推崇朴实材料的运用,比如以清水模、刷石子、实木板取代常用的大理石、壁纸材质和雕刻线板。这里面固然有反过度装饰的自然环保意识,但成本费用却不见得节省。实木的东西贵自不用说,大家可能不大熟悉的清水混凝土,其造价跟作石材贴面也只高不低;施工上,极简主义为了追求纯粹美感,对施工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。比方说以往惯用装饰线板去遮掩不同材料接口的痕迹,强调极简主义没有过多装饰接头的作品,施工上必须格外精准以强调这些几何理性的线条;设计上,极简主义因为元素较少,任何一个元素的增减布局都需要相当的谨慎。正所谓精彩在此,败笔也在此。

末了,我觉得有两个材料或可增进对极简主义的理解。

建筑现代主义大师密斯(Mies van der Rohe)说「简约即是丰富」(Less is More);

北宋欧阳修写「醉翁亭记」,开头原本是洋洋洒洒200多字。后经反复推敲改成:「环滁皆山也」。

没有评论: